11月25日,淮滨县新里镇董竹园村,连片的鱼塘里波光粼粼,觅食的泥鳅翻腾跳跃,农民陈炳森笑容满面,正给池塘里的泥鳅喂自制的饲料:“‘世上好吃的莫过于天上的斑鸠、水中的泥鳅。’这些泥鳅可是我脱贫致富的宝贝,我要呵护好哩!”
以前,陈炳森一直在外务工。一次,看到网上说泥鳅含有多种维生素,有“水中人参”的说法,特别适宜身体虚弱、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,陈炳森产生了养泥鳅的想法。考察了解市场后,陈炳森赴广东广州、湖南资兴市等地学习泥鳅大密度生态养殖技术。
2010年投资60万余元,在家乡租赁30亩田地挖成池塘,引进了台湾鳅,开始“大干”。但泥鳅对环境比较挑剔,饲养技术苛刻,养殖伊始,由于缺乏实践,技术并不成熟,陈炳森养殖的泥鳅要么死亡,要么被鸟和蛇吃掉,10万尾台湾鳅幼苗存活率仅有30%至40%,当年便赔了5万余元。
成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,陈炳森不气馁,也渐渐摸索出门路: 利用台湾鳅和当地泥鳅杂交出不钻洞成活率高适合本地养殖的泥鳅,自繁自养。用豆腐渣、鱼粉等配成高蛋白的饲料,发酵后每天早晚准时进行喂养;最关键的是把握好水温和PH值,如果养殖用水不达标,饲料的配方不合适,会导致泥鳅烂嘴、白头甚至死亡。边学边干,不断总结调整,他终于得心应手,泥鳅被他照料得相当好。在池塘四周围起了尼龙网,预防天敌。还购买了一套测水温水质的设备,坚持每天测试,存活率提高至90%以上。
由于采取生态养殖,陈炳森养出的泥鳅肉质细嫩,营养丰富,销路不愁。“每批泥鳅亩产700斤,一年一批,市场价为18元/斤,一年可赚30多万元。”陈炳森在池塘边和记者算了笔账。
陈炳森攻克了稻田养殖技术,准备和拥有2000多亩土地的该县种粮大户谢时营联手,在全县推广稻田生态养殖,采取“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形式,他和老谢分别就生态泥鳅生态粳稻对社员进行统一供苗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饲料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带领全县农民共同脱贫致富。
“一人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是富。”陈炳森致富不忘乡邻,用小小泥鳅为农民“钻”出了脱贫致富的大道。
发表评论 |
咨询:0779-2029779
随时,随地,伴你身边!
图文推荐
最新综合新闻
今日要闻
热点推荐
X
网站地图 | 银河网上娱乐 | 申博太阳注册 | pk10开奖直播 |
澳门太阳城官方网站 | 星级百家乐介绍 | 申博游戏注册 | 申博菲律宾申博客服 |
宝马娱乐管理登入 | 598彩票平台有猫腻吗登入 | 澳门新葡京官方网登录登入 | www.22sbc.com |
百家乐庄闲攻略 | 威尼斯人代理洗码合作 | 电玩城捕鱼游戏 | 注册送58元体验金电子 |
申博注册送彩金218 | 爱拼网真人娱乐 | 喜盈门娱乐开户 | 百家乐赌牌技巧 |
8YQS.COM | 101ib.com | 23jbs.com | 718XTD.COM | 678jbs.com |
388BBIN.COM | 595PT.COM | 817XTD.COM | 134sun.com | DC353.COM |
918jbs.com | vi138.com | 593ib.com | 129SUN.COM | 986jbs.com |
596ib.com | XSB3333.COM | S618H.COM | 97jbs.com | MAQINSHI.COM |